23

2022-02

肺脏超声,让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不再“窘迫”!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主要病因有肺发育不成熟、分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肺泡I型上皮细胞合成较少等,患儿出生后往往会表现出呼吸困难、呼吸衰竭、呼气性呻吟、发绀等症状。该病不仅发病率高,而且病死率也不低,所以需要早期诊断以便于后续的对症治疗。 RDS超声取代胸部X线,其优势何在? 既然RDS是肺部疾病,自然是可以采用传统的胸部X线来检查,但该项检查因射线损害和漏误诊等缺点而“臭名昭著”,所以肺脏超声“取而代之”。 多项研究表明,超声检查是诊断RDS的有效手段,其敏感性为99%~100%,,特异性为95%~99%,有着可重复检查、安全、无创、无辐射、整体检出率高、无需搬运患儿、不受环境场地影响限制等优势。 RDS超声检查方法 在进行检查时,要让患儿处于仰卧、俯卧或仰卧位,这样既方便检查,也不会造成患儿不适或影响患儿正接受的检查。操作过程中,注意保暖,耦合剂要预热,同时防止气管插管脱落。 在临床上,通常以腋前线、腋后线为界将每侧肺脏分成前、侧、后3个区域,即两侧肺脏被分为6个区域;为避免检查遗漏,还可再以两乳头连线及其延长线为界,将每侧肺脏分成上、下2个肺野,从而将双侧肺脏分成12个区域。 肺脏12区分区法(出自文献【1】)扫查的时候,探头需与肋骨垂直(纵向扫查法),沿肋间隙平行扫查(横向扫查法)。其中垂直扫查最重要,为了保证检查结果准确、可靠,操作时务必保持探头与肋骨垂直。 RDS超声影像表现 轻症患儿的肺实变可仅限于胸膜下呈小范围、局灶性,重度则实变范围扩大,并可扩展至肺野深部,甚至导致大面积肺不张,肺实变还可见于两侧肺脏的不同肺野,也可仅限于一侧肺脏的部分肋间隙。  新生儿正常肺脏超声影像学检查(出自文献【1】)在RDS时,双侧肺脏甚至同一侧肺脏的不同肺野其病变程度或性质可不同 ,比如一侧肺脏有实变,另一侧无实变,或者同一侧肺脏的某一肺野表现为实变,其他肺野则表现为水肿或胸腔积液等。 参考文献:[1]亚太卫生健康协会儿科医学分会,亚太卫生健康协会儿科医学分会重症超声医学专业委员会,世界重症超声联盟中国联盟,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新生儿学专业委员会重症超声学组,中国妇幼保健协会新生儿保健专业委员会超声诊断学组,《中国小儿急救医学》编辑委员会.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超声诊断与分度专家共识[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21,28(07):545-551.[2]刘女霞,刘桂兰,李敏,马小萍.肺部超声诊断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初步探讨[J].宁夏医学杂志,2020,42(10):956-958.DOI:10.13621/j.1001-5949.2020.10.0956.[3]胡玲,高翔羽.超声诊断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价值探讨[J].医学影像学杂志,2020,30(04):617-619+628.

22

2022-02

新生儿颅内出血,颅脑超声可派上用场!

早产儿、低体重儿和多胎儿等新生儿中可能会患有颅内出血、脑积水、缺氧缺血性脑病等脑疾病,为了提高新生儿的生存质量,需要给予早期诊断和治疗,而颅内超声检查必不可少。 颅脑超声在颅内出血中的优势 新生儿颅内出血主要是产伤和长时间窒息缺氧所致,如果不及时治疗,很有可能会造成新生儿智障甚至死亡。 在临床上,儿科医生常常应用颅脑超声来诊断新生儿颅脑出血,该项检查无创伤,无放射性且经济便捷,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诊断准确率高,能进一步明确患儿的颅内出血部位和出血程度,还可以对新生儿病变的转归情况进行随时的动态床旁检查随访。 如何检查颅内出血? 如果新生儿发生了抽搐、呕吐、拒乳、反应低下等颅内出血早期症状,可进行颅内超声检查。 做颅内超声检查前,须让患儿安静或处于熟睡状态。新生儿在注意保暖的同时,完整暴露检查部位,局部不要有创口或留置针。如果婴儿不愿配合做颅内超声检查,可使用水合氯醛给予药物镇静。 新生儿颅脑超声主要以前囟和颞囟为声窗进行全方位扫查,显示颅内结构声像,必要时可增加乳突囟和后囟扫查,检查顺序依次为前囟、颞囟、乳突囟和后囟。  颅内出血的超声表现有哪些? 颅内出血可示丘脑尾状核切迹处出现均匀强回声团,脑室内异常光团可附于脉络丛上或脉络丛回声增强增宽,周边不光整,不对称。脑实质出血为脑实质内出现异常增强的强回声团,大小不一,若出血不能完全吸收,则最终液化为囊腔。 室管膜下出血可见室管膜下生发基质区域,特别是尾状核头部出现强回声影像,渐向脑室内突出。蛛网膜下腔出血出血量较多时,显示脑裂增宽。 参考文献:[1]刘磊,夏焙,罗红,尹立雪.新生儿及婴儿颅脑超声专家共识[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21,18(06):534-542.[2]周燕华.颅脑超声在新生儿颅脑疾病中的诊断意义[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04):186-187.[3]常红梅.新生儿颅脑超声检查的临床意义[J].中外医疗,2016,35(28):196-198.DOI:10.16662/j.cnki.1674-0742.2016.28.196.[4]牛庆玲,李晶,夏宏伟.超声监测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04):440.

12

2022-01

5G超声空中诊室: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远程诊疗能促进医院内外业务协同,缓解医疗资源紧张的局势,实现医疗资源的高效配置。为了给河北地区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成立“5G超声空中诊室”,并于2021年12月28日举办了“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华声5G超声空中诊室”基地揭牌仪式,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超声科房勤茂主任、超声科全体人员参加了本次揭牌仪式。 揭牌仪式上,华声和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超声科团队讨论了未来如何开展合作,帮助河北地区基层医院实现远程诊疗,利用数字化技术共同为河北地区的老百姓提供及时、高质量的会诊服务。随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超声科房勤茂主任和石家庄分公司陈树飞经理上台为培训基地揭幕,“5G超声空中诊室”正式落地河北!基地成立以后,华声将携手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超声科,极力确保基地的正常运作,利用现代化数字化技术,线上开展远程会诊、超声教学指导,对于提升基层医生临床诊断水平、促进区域分级诊疗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将起到重要的作用,让老百姓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到高质量的会诊服务。

17

2021-12

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河北省超声医学培训基地”第一届超声规范化培训会议顺利召开

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河北省超声医学培训基地”第一届超声规范化培训会议顺利召开[2021年11月13日(周六)8:30在河北省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门诊楼九层学术报告厅]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2021年11月13日在河北省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九层学术报告厅召开了第一届互联网医疗及河北省超声医学规范化培训会议;会议同时举行了“河北省超声医学培训基地”挂牌仪式,培训基地落户在河北省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本次会议及超声基地落户提高了 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的影响力,极大地推动了超声技术的快速健康发展,也将为全省超声技术的临床应用和科研创新带来更大的机遇,为维护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助力区域大健康建设做出积极贡献。会议伊始, 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会长李建国教授首先致辞,肯定了超声医学科的成绩,并且为超声医学的发展提出来建设性的要求。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会长李建国教授致辞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贾建文副会长进行了授牌仪式。河北省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河北省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和超声质控中心主任薛红元教授、河北省超声医学工程学会会长刘荷一教授分别致辞,肯定了此次会议在发展全国超声医学事业中的重大意义。薛红元教授刘荷一教授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培训部副主任、互联网医疗委员会副主任、超声医学科主任房勤茂教授代表总会致开幕词并做了总结发言。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超声医学科主任房勤茂教授学术讲座邓荷萍副主任全程主持会议。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超声医学科副主任邓荷萍教授做学术讲座会议特别邀请河北省肿瘤研究所副所长兼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副院长耿翠芝教授、北京协和医院超声医学科主任李建初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超声科副主任陈文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超声科主任崔立刚教授、解放军总医院超声诊断科副主任王知力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超声科主任周建桥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超声科副主任彭玉兰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谢红宁教授以及省内知名专家做精彩的学术讲座。河北省肿瘤研究所副所长兼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副院长耿翠芝教授做学术讲座北京协和医院超声医学科主任李建初教授学术讲座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超声科副主任陈文教授学术讲座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超声科主任崔立刚教授学术讲座解放军总医院超声诊断科副主任王知力教授做学术讲座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超声科主任周建桥教授做学术讲座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超声科副主任彭玉兰教授做学术讲座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谢红宁教授做学术讲座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超声科副主任尹洪宁教授做学术讲座河北省人民医院超声科主任李丽教授学术讲座会议内容涵盖甲状腺超声、乳腺超声、肌骨超声、心脏超声、腹部超声、超声造影及超声学科建设,展望了互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在超声领域的未来方向。参会人数6万余人,达到了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超声规范化培训和推广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