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骨切迹远端,大多数坐骨神经的病变源自严重的创伤,比如髋关节骨折脱位,或并发于髋关节置换术,其他原因包括长时间卧床制动、腘绳肌综合征愈合时坐骨结节区域瘢痕形成、撕脱的骨碎片直接撞击神经、占位性病变及梨状肌综合征。临床上,坐骨神经完全损伤可导致腘绳肌及膝以下肌肉瘫痪,胫、腓神经所支配的皮肤感觉缺失。一般来说,坐骨神经外侧干更易受累,导致假性腓总神经病变。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小腿拉长超过4cm,术中髋关节脱位,局部出血及牵引器的直接损伤均可导致神经损伤。临床表现包括臀部向大腿放射的疼痛及步行能力减弱。这时,超声可以显示局部神经的病变及瘢痕组织和血肿对神经的压迫(图 一)。

A. 髋关节后方12~4MHz超声矢状继面显示断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的一个部分性大血肿(* )。坐骨神经12~5MHz超声矢状断面(B)和短轴断面(C)显示在积血(* )部位坐骨神经移位和受牵拉(箭头端)然而,检查者应该意识到超声对于探查这么深区域的轻微病变敏感性较低,尤其是肥胖患者;对于显示近端的梨状肌处的病变和坐骨大孔处的病变亦不敏感。尤其梨状肌综合征时由于坐骨神经在坐骨大切迹处被压引起下背部及坐骨神经痛,超声亦不能显示,因为神经走行于臀肌深面,位置很深。同样的,对于梨状肌肥大及其他异常超声也难以提供可靠的信息。因此,MRI在准确诊断梨状肌综合征及与其他可能造成下腰部疼痛的原因进行鉴别的方面优于超声。